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《张学良口述历史》一书,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,同时无任何影射、不涉及任何政治
张作霖草莽出身,靠这几个出生入死的坐稳了东北第一大土匪的位子,后来被清廷收编成了正规军,又靠着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,选择共和,支持民国建立,成了当时的东北,虽然张作霖本身没什么文化,但是对于自己几个儿子的教育还是很上心的。
张学良和张学铭同父同母,但是两人的成长方式却截然不同,张学良自幼跟在父亲张作霖的身边,16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东北军,后来又进去陆军讲武堂继续学习,张作霖一心想要张学良继承自己的位置,而且两人的性格也比较相合,所以张作霖看张学良也比较顺眼。
张学铭比张学良小七岁,长大后就被张作霖送往日本学习,因为接受的大多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文化思想,尤其是在政治理念上,虽然张作霖支持共和,但是必须自己当老大,而张学铭的观念则是谁当都行,对国家有利才好,这对张作霖这种大老粗来说完全看不懂。
两人之间的交流很少,加上政治观念不同,虽然有父子关系,但是两人见面很少说话,张学铭长大后,想要恋爱自由,但是张作霖坚决不同意,给张学铭包办了婚姻,这让本就不好的父子关系裂痕变的更大。
皇姑屯事件后,张学铭从日本赶回了东北,当时张学良在张作相的保举下坐稳了东北保安司令的位子,成了新的东北王,而张学良也没忘了自己这个弟弟,在改旗易帜后,推举他成为天津市的警察局局长。
张学铭在天津是破获了日本人两起便衣队骚乱,对维护当时北方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当时日本人对于南京政府多方向逼迫,张学铭因为张学良事件的牵连,被迫辞职前往香港。
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香港沦陷,张学铭从香港撤回,正值汪精卫叛变组建南京伪国民政府,张学铭被逼迫成为伪国民政府的委员会委员,这也成了张学铭一生的污点。